工商時報【記者魏喬怡╱台北報導】
泰國發生嚴重水患,帶動農糧價看漲,近期更吸引避險基金搶進農產品,上周農業商品多頭部位增加11%,是8月以來首度成長,農糧價格看俏有助農業基金表現,10月以來農業基金因而普遍上漲8~10%。
聯合國表示,東南亞水災導致大量的稻田和農作物淹沒,泰國約有12.5%稻田被淹沒,菲律賓有6%,柬埔寨有12%,部分東南亞國家可能面臨食物短缺危機,芝加哥商品稻米期貨因而已上漲17%。
元大全球農業商機基金經理人楊書婷表示,泰國水患已淹沒約155萬公頃農田,占泰國稻米總面積15%,泰國政府更把稻米預期產量從2,500萬噸降至2,100萬噸,港口正常貨運被影響,更讓大批稻米出口可能延誤,稻米價格有上漲壓力。
楊書婷指出,天災持續影響全球糧食生產,近期美國開始種植冬麥,但美國農業部在10月16日當周公布冬麥出苗率為44%,低於去年同期及5年平均值,市場擔心乾燥的天氣影響冬麥產量,導致小麥價格上漲。
據統計,近一個月黃豆、玉米和小麥價格都出現反彈,玉米漲幅約1成,黃豆和小麥約有4~5%漲幅。
德盛安聯全球農金趨勢基金經理人林孟洼認為,農金產業未來幾個月表現有機會優於大盤,主要是穀物價格上漲。受氣候影響,農作物生長環境在全球大多數地區都出現問題,大多數穀物今年供給仍難成長,尤其是玉米。
市場預期,相關作物供需吃緊的情況要到2012及2013年才會舒緩,因此即使全球經濟走緩,供給短缺的問題仍將支撐穀物價格維持在高檔。
林孟洼表示,弱勢美元使穀物價格高漲,出口穀物將獲得更多利潤,新興國家貨幣升值有助購買穀物的能力,透過大量進口來平抑高漲的國內食品價格。
德銀遠東投信表示,現階段農作物供需緊俏,實際需求將支撐表現、下檔空間有限,獲利能力優異的農業企業股價也遭恐慌氣氛錯殺,投資價值著實被低估,預期市場回穩後,優質農金相關類股的表現可期。